Sennheiser

Sennheiser(森海塞尔)为全世界的使用者呈献质量最佳、最动听的声音盛宴。无论是在家里或是在户外, 在舞台上、在录音室里或是在音乐骑师的控制台上;又或是在博物馆、音乐厅;都能发现 Sennheiser 的踪影。 为实现Sennheiser 渴望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享受最独特的听觉体验的目标,我们遍布全球 90个 国家和地区的 2000 多名 员工组成的团队一如既往地齐心协作,以实践这个伟大的承诺。

60 多年来,Sennheiser (森海)这个品牌一直是「顶级」的代名词,它跨越了声音录制、传输与复制等各个领域, 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定制服务的解决方案。Sennheiser (森海)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声产品、 系统合成及服务整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,我们不断挑战自身极限,研发创新产品,以期满足广大客户的一切需求。

Sennheiser的历史

1945年5月的一天,年轻的Fritz Sennheiser带着7只工艺精湛计量精密的电压表, 乘兴踏入了西门子公司挪威分部,从这时起,Fritz就乘上了西门子顺风船,谱写了成功序曲的前奏。 Fritz Sennheiser在柏林大学研读电子工程学期间,曾协助Heinrich Hertz技术学院Vierling教授研究一种回响器, 这为当时的奥运会庆典做出了突出贡献,Fritz获博士学位后,与Vierling教授一起在汉诺威技术学院建立了“无线电与电 声技术研究所”,不幸的是该所在二战期间被炸毁。在二战后的德国,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都相继关闭,这给Fritz的研 究工作造成了不可阻挡的冲击,由当初的50多人减少到了7人。就在此时,剑桥大学向他发出了研读博士后课程邀请, 但是他婉言拒绝了,因为他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一位学院主义者,决定继续租用几间空房,建立了“Labor W”。很幸运的是, 英军在二战后撤退时留下了一些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,成了他生产那7只精密电压表的好帮手。

大事记

1945年,电气工程师Fritz Sennheiser博士创立Labor W。

1947年,Labor W实验室成功推出了第一代产品MD2。

1950年的汉诺威博览会上,Sennheiser发布了一种迷你话筒MD3,如铅笔一般小巧,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种奇迹。

1952年,世界上第一只抑制反馈的抗噪话筒MD4在Labor W诞生了,在Sennheiser的历史上走过了25年。

1954年推出了MD21动圈式采访话筒。

2010年3月3日,sennheiser在中国地区的中文译名正式更名为“声海”。

作为一个进入中国市场逾十年的品牌,此次将原有的“森海塞尔”更换为“声海”,为的就是把品牌本土化,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。这么做的国际大厂并不占少数,英伟达、爱科技、拜亚动力等就是非常好的例子。 当然,我们不得否认,森海塞尔此次更换中文名称也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的。首先,更换新的“声海”中文名,这 意味着以前的所有中文标示的宣传、彩页、广告全部都要推倒重来,成本方面肯定是要考虑的。 其次,“声海”标示的采用,对于用户来说有个接受过程,并且还需要继续将森海塞尔引入到“声海”上来, 如果处理不好这其中的关系,恐怕森海塞尔要丢失一批靠“口碑营销”而新加入进来的用户群体。

产品

产品线

森海塞尔的产品包括麦克风、高保真无线科技产品和耳机,还有多方电话技术,信息科学、红外线系统, 专为听觉残障人士提供的产品,为航空航天服务的头戴式耳机等等。此外,隶属森海塞尔集团的还有柏林以 录音室麦克风为产品特色的Georg Neumann公司,K+H销售与发展公司(扩音器以及录音室监视器)和坐落在 丹麦的 Joint Venture Sennheiser通讯公司,此公司主要研发针对个人电脑、办公和话务中心所用的耳机。 森海塞尔是欧洲风格耳塞、耳机的代表,声音风格趋向平淡厚实而不失大气。历来以优异的声音品质闻名, 近年来也渐渐注重产品的时尚性,日趋重视工业设计和产品外形。森海塞尔拥有完整的耳塞、耳机产品线, 在中国,以MX系列耳塞和PX系列便携式耳机最为人所知。目前,森海塞尔的很多中低端耳塞、耳机产品 都由丰达公司代为设计生产,但这些产品依然保有森海塞尔一贯的严谨风格。

明星产品

  • Sennheiser HD820
  • Sennheiser IE500pro & IE400 Pro
  • Sennheiser IE800S
  • Sennheiser IE80
  • Sennheiser MOMENTUM Wireless

森海塞尔以制造高质量的音频设备获得传奇般的声誉,将无数的赞美保持至今逾半个世纪。 在全球范围内,从业内专家、国际明星到歌唱家,都已将森海塞尔尊为世界标准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