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名商业摄影师,我把听感都拍进了图片里——拜亚动力榭兰图浅谈
众所周知,我是一个拜亚脑残粉,一直很期待拜亚能出一款高端的塞子——不过先问世的是AK合作的那款T8IE, 去年我听了很长一段时间,他留着拜亚的血但是没有拜亚的那种我最痴迷的部分特点——那是更符合AK的气质, 也同样高贵,不过作为拜亚脑残粉,我还是希望听到更拜亚的声音——很好,榭兰图问世了,而今年我才拿到样机把玩, 已经是remote版了。
我对煲机这种事其实不是很上心,这段时间我的车也被老爸老妈开回了家,于是我出门只能公车地铁,所以有了大量的时 间来听塞子,路上听不会太在意声音如何,不过变相的也是在煲机(煲耳朵)了。一个月过去了,我有时候在夜深人静的 时候慢慢的听着哥德堡变奏曲,我觉得我耳朵眼里塞的榭兰图好像化身T1,却又稍有不同,榭兰图可以做到静谧深邃,T1却是 感情粘稠,由于T1的体积,它刻画的形体感是榭兰图所不能相比的,但是榭兰图丰满的频宽,巨大的音场却不乏密度的表现恰恰 也是大耳机很难做到的。榭兰图跟我在印象中的T8IE相比也是有很大的区别,声音的取向真的是两个厂的口味调教,作为拜亚粉 当然我还是喜欢榭兰图啦。
鉴于我不是一个擅长写评测的人,充其量只能算是听感的分享吧,所以那些开箱,做工,技术类的咱不是很了解,也就不讨 论了,做工怎么样,看图就好了,真的是做工好到变态。线材方面我觉得原厂的线材应该也有一定的调教作用——因为我有 一副sendiy的塞子,线材刚好可以跟榭兰图互换,换上之后声音整体大了一圈,而且是在不影响密度的情况下,更加的饱满 了,但是同时有了一个问题,低频轰头了,声音也略微前凸。这种声音的巨大改变,直接改变了这塞子的风格,可能线材上也 是有过慎重而深入的调教的。在各种原厂的条件下,声音非常的拜亚——如果你有调整线材的能力的话,也许你可以挖掘出榭兰图 更多的潜力也未可知,换句话说,这对单元的素质相当之高,高的令人咋舌。
我大部分都是在听古典的,而且大部分又是巴赫。最近狂听哥德堡变奏曲,翻来覆去的各种版本,甚至还有瓦尔沙的大键琴版, 不过是一张黑胶,在那个系统上不太适合用塞子,因为坐姿非常的难受。最爱的还是古尔德,56年和81年两个版本我都喜欢, 不过录音都是很录音室,听着最有氛围感的是朱晓玫的版本,她处理的不像古尔德那么清晰明了,但是有着更为丰富的音色,理 解上也更现代更钢琴也更东方。巴赫那个时候大部分都是羽管键琴之类,声音略单薄,朱晓玫完全利用了钢琴的丰富音色让这套曲 子更加立体,我非常喜欢这个版本。夜深人静特别适合听,这套录音的声音跟一般钢琴录音不是很一样,有那种在不大的空间里演 奏的感觉,用榭兰图来听,你甚至觉得你就在那里,那里不是音乐厅,就好像是在一座悠然的古堡里,有那么一间琴房,神秘的人在 弹奏,我们小心翼翼的像不经意的路过一般,那种氛围感是以往我在其他版本或者器材上从来没有感受过的。我甚至可以感受到,朱 晓玫为了演奏哥德堡变奏进行过呕心沥血的研究,那些内容都在音乐中了。
另外,我再推荐一套既古典又现代的曲子,DG出版的MAX RICHTER的改编四季。如果你对原版的四季非常的熟悉,这套曲子你听 下去一定会有更丰富的感受,这里有更丰富的内涵,也有大量现代的元素,甚至对回放的器材要求甚高,一旦你进去了,那就是 一个庞大的世界,有现实,有迷幻,有生死,万千情绪,让你甚至忘了这竟然是四季,然而旋律偏偏又那么熟悉,这就是四季。 后面还有几部改的面目全非的混音版,summer简直屌的飞起,于是我常年放在手机里,当做试音曲目。榭兰图来听这首曲子, 非常的宏大,非常的有气势,我用过很多塞子、耳机都试听过,能达到榭兰图的水准或者以上,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才成,然而 我只用一部IPHONE就可以了。
话又说回来,这塞子跟T1,明显就是一脉的血缘,声音很像,同样有着强大的密度,优秀广阔的频宽,擅长表达声 音的形体感,但是驱动T1的代价很高,榭兰图却不用,非常的好驱动。当然,信息量最好还是要足够,这样他可以 做的更好。像我这样的白牙粉真的很难抗拒榭兰图,虽然我平时也很少听塞子,但是真的,如果我有钱我肯定买了, 买买买!榭兰图啊榭兰图,我怎么能不爱你啊!